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九安業績暴增了。

4月30日,九安醫療發布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。年報業績一般,但Q1業績驚人:營收217.37億元,扣非凈利潤達143.45億元。
217億是什么概念?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:A股所有醫療器械相關企業今年第一季度總收入是1013億元,九安一家就占了板塊總營收的五分之一,相當于3個邁瑞醫療、15個華大基因。
九安醫療2021年整體業績也不俗,營收23.97億元,同比增加19.36%;扣非凈利潤達8.22億元,同比增加232.34%。
這是一個被割裂的九安。它一邊引領市場態度的兩級分化,一邊面臨“中了頭彩”之后的膨脹與迷茫。
國外接大單,國內沒獲批
這是一步上青云的故事。2021年11月6日,它的美國子公司iHealth的抗原自測產品獲得了美國FDA的緊急使用授權。
這一天是一道分割線,這之后的“新九安”和“舊九安”說了再見。
當時國內大部分人還不知道何為“抗原自測”,對九安這款產品的前景也是半信半疑。但這不妨礙九安股價一路上漲了16倍。
2021年年報披露,全年營收的23.97億元中,第四季度的“新九安”貢獻了16.07億元,占全年營收67.04%。
第四季度不僅挽救了2021全年的業績,也讓日子一向緊緊巴巴的九安挺起了腰桿。
2017年到2019年,短短三年時間里九安醫療一共虧了5.63億元。新冠爆發的2020年,售賣體溫計等設備的九安才剛開始盈利,但在醫療器械公司里,九安醫療根本顯不出優勢來。
2021年12月,九安迎來翻盤時刻,投資者關系活動披露了前述美國訂單。而且是十億美元級別的大訂單。公司股價隨后開始上漲,從6元漲到第一輪的高點88元,上漲了16倍。
市場還在懷疑大訂單真實性時,今年1月中旬,九安正式發布公告稱其獲得美國ACC(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)訂單,金額為12.75億美元。
這架勢,不要說上市10多年的九安醫療沒見過,就連邁瑞這樣的醫療器械巨頭也沒遇過。
“天上掉下來的IVD”,讓做了近30年電子醫療器械的九安醫療陡然富起來。此后,九安頻繁更新抗原檢測產品的在美進展,以及訂單的后續實施情況。2021年,九安醫療國外營收達21.72億元,占總營收90%以上。
同期,國內市場大為縮水,營收只有2.25億元,同比下降43.81%。
九安醫療是家天津企業。今年1月,天津爆發了一次小規模疫情,九安隨即向天津市疫情指揮部提交了《關于采用家庭自測盒實現奧密克戎新冠防疫1+1的建議》,希望推動抗原檢測在國內落地,但建議未被采納。
今年3月,國內開始啟動抗原檢測,尤其在上海疫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。目前國內已經批準了31個抗原檢測試劑,九安的沒有獲批。
只顧掙美國錢,不在國內發力?對此,九安醫療相關人員對健識局表示:“我們的產品在國內也有申請,目前處于審批中。”至于審批進行到何種程度,九安并未有回應。
“恩人”小米
中美市場兩種態度,只是九安醫療割裂的體現之一。
據九安醫療公布的最新股東情況,2021年末公司股東總數為179411位,同比增漲154.95%。公司十大股東只有3個是機構,其余7個都是牛散。
大股東中少見機構蹤影,通常意味著公司未來的發展性沒有得到肯定:九安雖好,不能“貪杯”。
受散戶偏愛較好理解:九安2021年11月公布產品進入美國的信息時,正值國內股市上醫藥公司的低迷期,不少股民期望從九安上有所收獲。
九安醫療之前主要做額溫計、血氧儀、血壓計、血糖儀等產品,常年入不敷出,業務競爭力不強,壁壘較低。如果不是疫情的風口吹來,九安醫療可能仍舊在溫飽線上掙扎。
暴富之后,九安醫療對自身的定位與發展一直在變。
2018到2020的三年間,九安醫療規劃戰略時提出最多的是:推進糖尿病診療“O+O”新模式,以及“在小米等新零售平臺推出極致性價比爆款產品”,走的是電商、新消費的路線。
隨著抗原檢測試劑的熱賣,九安已經快速調整了自己的戰略。在2021年年報中,九安醫療談及未來發展戰略,已經明確將繼續發揮iHealth在美國的品牌影響力,打造更多爆款IVD產品。
九安醫療方面向健識局解釋:“我們的兩條路線是穩定的,打造爆款和糖尿病診療‘O+O’模式。IVD產品是我們打造爆款路線中的一次嘗試。”
至于準備在哪些領域打造爆款,九安醫療給出的范圍非常廣泛:“醫療和非醫療領域都有可能,主要還是看市場需求。”
暴富的九安醫療顯然并沒想好:有了錢之后做什么。4月29日,九安醫療發布《關于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與衍生品交易的公告》,擬用27億人民幣進行投資。
2021年,九安醫療手里的小米集團股票蒸發了2868.91萬元。但小米算起來還是九安的大恩人。2014年,小米集團以2500萬美元入資九安醫療,借后者在電子醫療器械的底子,進一步發掘可穿戴設備的市場。iHealth便是在兩者的合作下發展起來的。
沒有雷軍,九安可能就和美國iHealth公司失之交臂,也就拿不到幾百億的大訂單。
有人認為,九安醫療找到了自己的路線;也有人指出,風口能為九安帶來短期現金流,卻無法賜予九安“穿越周期”的能力。
經歷過割裂的九安醫療還在適應這種分裂后的“新自我”,它需要不間斷展示在美訂單的籌碼,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市場拋棄。
但企業無法預估市場情緒,就像九安不知道美國訂單還會有多少一樣。
資本市場已經不相信恒瑞,不相信邁瑞,更不相信那些創新藥企業,現在能繼續相信九安嗎?
內容來源:健識IPO
| ||||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
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©1997-2017
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:jubao@123777.net.cn